〖讀書筆記〗當精神症狀形成時 …

--

書籍:Psychotherapy for Psychosis:Integrating Cognitive-Behavioral and Psychodynamic Treatment, Chapter 2 B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models of psychosis

初發病的精神病者會先頻繁地接收到多重感覺所形成的「迷幻感 (psychedelic)」。第一次精神症狀來襲時,他們對外在世界知覺的感受力會大幅地提升,像是看到的顏色或聽到的聲音都會比平常的強度來得更高,除此之外,也有人描述這種感覺就像與自然本質溝通或對大自然氣息的感受力變得更強般,或感到猶如徜徉大海 (oceanic felling)。聽說多數的精神病患在第一次都會這樣的感覺,但在這次以後,就會出現對這種模糊且陌生奇怪的感覺感到焦慮,並產生預期反應 (感覺下一秒令人不安的事就要來了),而Jasper (1963) 稱之為 「妄想的氣圍 (delusional atmosphere)」。後續有學者稱之為震顫期 (trema),用以敘述精神症狀出現的第一階段。這階段,個案會覺得好像有什麼事情快發生般,且心中有些焦慮感隱隱作動。接著開始轉為「刺激引發反應 (stimulus bound) 狀態,只能注意視線前的刺激,以及耳邊聽到的聲音,而大腦的作用則是過度活躍 (hypersalient)。

這讓我想到之前有位思覺失調個案,原本因為木僵症狀 (catatonic symptoms) 定格,吃完lorazepam的五分鐘後一直對我說: 「老師你好黑喔!啊… 對不起,我不是這個意思 … 疑,奇怪,老師你好黑哦 …」(一邊比著好像看到強光般要擋住光線的動作對我說)。難道這也是退到這樣的經驗嗎 xD ?

最一開始,個案不認為這些知覺變化跟自己有關,但隨著大腦不斷地對外在刺激產生過度反應,而開始起動了關係意念 (idea of reference)。原本習以為常的事情開始伴隨著緊張感而變得奇怪,像是聽到電話響起、看到路上的燈號,或是交響樂的彈奏都覺得可能和自己有關係。

Conrad (1997) 說明,妄想的形成是種「幻想錯覺 (apophany)」,原本潛藏的意義突然間變得清晰可見,同時又伴隨著「倒置 (anastrophe)」,使得個案過度反思地 (hyperrefleive) 覺察自我意識,追尋與這些知覺有關的思考與感受,而不是將心力投注在生活中。精神病患者原本能以第一人稱 「我 (I)」 作為感受的媒介 (senses agency),但因著「我」這個第一人稱逐漸地過度被外在世界的過強的感覺吸引,而被削弱及掏空 (Laurent, 2012),直到個人的思考、感受與知覺會默默被取代。此時,精神病患開始對「自己的思考」的源頭產生懷疑,不確定這些感受是來自何處,甚至覺得這些思考是遭到他人植入。

Sass與Parnas (2003) 將自我覺察分為兩種:

  1. 前反思的自我情感,或稱自性 (prereflexive self-affection, or ipseity):存在經驗 (existence) 背後所支撐的感受性
  2. 反思性的自我覺察 (reflexive self-awareness):注意或關注內心世界的能力

精神病患覺得「自我情感的感受性」(自性)逐漸消失 (被過強的外在感覺所吸引),導致第一人稱「我 (I)」的感受能力逐漸被弱化,同時也使個案在過度反思自我意識的過程,注意到自己的意識好像不存在,最後,思考只能放置在外在世界才能經歷接收到。

思考想法 (thinking thought) 到接收想法 (perceiving thought)

過度反思的自我意識過程使得自我的位置開始被侵蝕,「自我」逐漸退出原本的位置。接著,隨著自我的消退,精神病患者從原本能夠「思考想法」,轉變成從外在接收自己的想法 (覺得想法是從外在而來),如:幻聽內容就是想法的有聲化。原本內心的功能要能夠 「思考想法」,但過強的感覺經驗已經拉走了想法存放的空間 (自我),使得思考已經無處可放,這時思考只能借放在那外部世界傳來的知覺經驗中,而不存在「內心」。

初次發病的精神病患經歷到強大的內在壓力時,患者要為這些事件以及未知的異常主觀經驗來找個原因,但他們會使用自己的邏輯來解釋異常的知覺經驗,而形成妄想的結論 (Maher, 1988)。不過,問題並不在於合不合邏輯,而是為什麼他會假定這樣的「思考內容」是合邏輯的,使他下了這樣的妄想結論。

簡短案例:

剛發病的Aiden發現最近他的想法比平常還要更寫實鮮明,覺得有時候好像會聽到自己的聲音。在這病程階段,他仍能注意自己的思考還是屬於自己的。醫療工作上,他會被標定為 「回音 (the Echo)」。

很快地,隨著這些聲音反覆出現,個案覺得越來越奇怪,開始認為這不是源自我自己。為要解釋這個結果 (過度反思的自我覺察),他開始認定這是政府機關正用著間諜軟體在監控自己、讀取自己的想法與思考,而且還用廣播在自己居住的社區播放自己的想法 (思維廣播 (broadcasting))。在他的妄想中,他找到一個個可信的解釋(妄想)可以說服自己;但同時,他的思考也正在知覺化 (perceptualized)。

--

--